经过南京博物院数年考古发掘,位于江苏兴化、东台交界处的蒋庄遗址初露真容,该处良渚时期的文化遗存迄今已有5000多年。此次考古不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过长江的传统学术观点,而且首次大量出土良渚时期先民骨骼。通过现代科学检测,那些隐藏在骨骼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有望被破解。
2011年,江苏兴化的泰东河拓宽、疏浚,让沉睡地下的蒋庄遗址面世。经考古发掘,目前已清理280座墓地,时间贯穿整个良渚文化时期,出土文物包括玉璧、玉琮、石钺、陶鼎和骨制鱼钩等近1200件文物。据考古领队、南博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介绍,这里出土的陶器除鼎足外,其他器物在1000年间与300公里外杭州的良渚文化核心区基本同步,良渚文明的辐射力可见一斑。
国家文物局专家张忠培表示,如今,学术界越来越倾向于认为,有城墙、水利工程、农业区和贵族墓地的良渚古城已是个早期国家。与夏商周文明以青铜为代表不同,良渚文化则以玉器为代表。传统观点认为,良渚文化范围向北不超过长江,但此次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。
更令人惊喜的是,蒋庄遗址的墓葬中共出土234具骨架。林留根介绍,专家对这些遗骨进行了分析,发现男女比例为1∶1.18,最高的良渚人身高在1.7米以上,由于食物粗糙,牙齿磨损要比现代人严重7到10年。
科学检测将帮助考古学家对5000年前良渚人的生活有更进一步了解。例如,通过dna检测,能判断同一片墓地里的死者是否有亲属关系,还可以检测这批人与之前的崧泽文化、后来的吴越文化,是否为同一种群;检测骨骼中碳13和氮15的比例,可推测先民食谱中的荤素比例;通过最尖端的碳14检测,还能将死者生活的时间精确到几十年的范围内;综合多具骨骼,也许可以进行人像复原,看看当时的人长什么样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